close



 

E-M1 Mark II 人像實拍體驗+錄影測試分享 - 前言


距離上一次PEN-F的開箱分享,已經過了九個多月了

這段時間小弟幾乎都沒有再添購任何新器材,為了就是要存錢買E-M1 Mark II

眼尖的朋友應該會發現這次文章開頭放的海報好像哪裡怪怪的

那正是小弟最近入手MK2之後有感而發所設計的"極度吃土"...

海報的文字不句任何意義,只是為了趕流行應映時事XD

這次的分享除了開箱介紹外,主要著重在人像拍攝體驗以及4K錄影的成果

中間會穿插一些操作心得以及部分功能,或性能的測試

不過還是希望大家可以平常心看待,小弟並不是什麼專業人士

心得分享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主觀意識或是錯誤存在

另外要特別註明的是,小弟習慣拍攝RAW檔,所以無論有沒有後製都是透過LR出圖

有後製或調色的照片我會盡量標明,但請大家務必諒解小弟不是在寫評測

所以也沒有義務要提供直出JPG,因為那不是我判斷相機好壞的主要條件

 


 

1. 開箱介紹及外觀操作


因為最近老是會遇到愛找碴的怪人,所以這次乾脆附上預購單比較省事

小弟為了搶全台第一批的100台,老早就去預購了

而且千拜託萬拜託店家能早點出給我,因為12月剛好需要幫同學拍攝婚禮

店家也很夠義氣在到貨第一時間就趕緊通知我去領貨了XD






開箱的部份,這次小弟特別錄製了開箱影片跟大家分享

因為是全新未拆封過,所以在介紹時可能會稍微吃螺絲,也請大家見諒XD



開箱照的部份其實是一直到文章要動工之前才想到要拍

因為入手MK2之後剛好有一堆工作和拍攝,根本沒空可以拍機身

等到有空可以拍了卻發現機身早已操到熱靴座都掉漆了orz

所以實機照只好靠PS大神來修復了XDD




開箱當天唯一的一張照片XD
 

 




















MK2的外型和一代差異非常小,甚至從一公尺以外根本分不出來
對於想要偷偷升級的一代用戶來說,應該是再好不過的消息了XDD
(銀機用戶表示:     )

正面看過去可以看到MK2的把手比一代高出一截,讓小拇指不會懸空,增加安全感
但個人實際操作時,還是會習慣讓小拇指騰空去扣住機身底部,這樣反而才更穩定
不過加高加厚的把手確實更加服貼,減少長時間使用時手抽筋的機率XD
前陣子幫同學拍攝一整天婚禮的時候蠻有感的,以前拿一代的時候大概3小時手就快抽筋了
MK2拍攝超過半天以上,除了手腕比較酸以外,到沒有以往一代的不適感

 

 






機身正面看過去,唯一明顯的差別就是左邊的背帶環移到了上方
以對應MK2新增的雙卡槽以及左移的快門線插孔

本次MK2賣點之一的雙卡槽其中一個支援UHS-II 超高速讀寫,另外一個則為UHS-I
用戶可以根據自身需求任意調整儲存方式,這部份網路上已有詳細介紹,小弟就不多著墨
建議用來連拍的高速卡放在支援UHS-II的卡槽1來加快儲存速度
錄片錄製用卡槽2就夠了,因為即使是MK2的C4K的高流量錄影每秒也才20幾MB
隨便一張60MB/s的卡都足以應付了,反而是連拍的儲存速度需要越快越好

 

 




新的電池"BLH-1",電壓7.4V,容量1720mAh
比一代多了37%左右,相對體積也大了不少,甚至已經比多數APS-C的電池還大顆了
官方數據是大約可拍攝440張左右(一代是350張的樣子)
個人實際拍攝時大約落在800~1000張左右,續航力會因為中間是否有錄影而有差異
而純錄影的話,大概可以撐90分鐘左右,如果全程錄C4K可能會非常耗電
建議至少都要準備兩顆以上的電池才保險



分享一下體驗會那天拍的介紹簡報,可以更明確地了解差異
除了容量加大之外,BLH-1大約只要120分鐘左右就能完全充飽,節省不少寶貴時間
並多了記錄晶片,可以在機身讀取每次充飽後所拍攝的總張數(這真的好方便阿~!)
除此之外,MK2也順應民意將電量顯示改為更精確的百分比,並且常駐顯示
錄影模式下則可以從選單中更改為顯示剩餘可錄影時間喔!(預設已經是顯示剩餘時間)

 

 








MK2本次吸引小弟升級的另一大主因之一:十字翻轉螢幕
作為旗艦機種,要是沒有十字翻轉螢幕整個就弱掉了XD
雖然在橫拍時螢幕一定要外翻才能使用,效率不及一代
但是在直拍時便完全展現其價值,終於不需要再用各種逼機姿勢拍照了!
瞬間覺得整個人都帥多了XDD
 

  另外要特別跟大家提到的是,MK2出廠預設的螢幕亮度似乎有點過亮,導致小弟在拍攝後才發現幾乎每張都曝光不足,經過反覆測試後,大約LCD亮度-1甚至-2才會比較接近正確的曝光值。但這又導致另外一個問題產生,MK2的出廠預設Auto模式下的ISO值偏差了大約+0.7EV,也就是說如果沒有修改LCD亮度,使用Auto模式和自動測光拍攝的照片每張幾乎都會過曝0.7EV,可以修正的方法有提高LCD亮度,但這麼做又會跟M模式拍攝時需要降低LCD亮度矛盾。

  因此個人建議的作法是在原廠還沒提供韌體更新前,經常需要在M模式和Auto模式之間切換的用戶們先把LCD亮度-1或-2,以求M模式下曝光正確,如切換到Auto模式時,則刻意降0.3~0.7EV。當然也可以把作法顛倒過來,不過M模式下要每張都自己故意+0.7EV太累了,不建議這麼做XD

 

※ 補充一下:有熱心的M43同好提醒我其實也可以去選單裡面修改曝光偏移量,這也是一個不錯的做法!

 




MK2這次的Fn多功能撥桿方向改為跟一代相反
並多了幾個功能,可以設定為電源開關或是錄影/拍照模式切換
但我認為設計師完全忘記考慮到人體工學的部份
MK2的撥桿看上去只是方向相反,但來回就差了快一公分左右的距離
這一公分的距離,在單手持相機的狀態下,即時是男生的手指要撥動都非常吃力
就算換成雙手握持,要將撥桿往上推時都需要用到指尖甚至指甲才推得上去
這點對個人而言是超級大扣分的,甚至因為太過難用
小弟在最近的拍攝中都乾脆放棄使用,直接將ISO和WB指定到其他熱鍵去了
說到這裡,似乎又讓小弟重回之前PEN-F的撥桿惡夢
在這邊真的誠心建議無論是哪個品牌、廠商
好用的設計就不需要修改,為改而改常常只會弄巧成拙而已啊!

 

 


外觀操作的的部份大概就介紹到這邊,下一節會跟大家介紹性能的部份
底下就把剩餘掰不出內容的機身實照跟大家分享XDD


















 

 


 

2. 白平衡及發色表現


MK2在出廠預設狀態下,關閉"保持暖色調"之後,在沒有太陽的環境下

使用AWB拍攝很容易出現色溫過低的狀況(如圖1畫面偏藍)
 



圖1



因此導致小弟在多數情況下只能使用手動白平衡(CWB)

MK2的AWB在人像外拍時幾乎已經到了不堪用的地步

這部份希望原廠能夠儘快修正,不然在拍攝人像時真的蠻困擾的

然而,在使用CWB之後,又發現另外一個新問題

一代最適合拍攝人像的色彩模式是"Nature"模式,這一直是O機過往傳統

因此小弟在第一次使用MK2拍攝女王時,也直覺地選擇了該模式

沒想到回家使用電腦檢視時,卻發現幾乎每張的人臉都過於死白(如圖2)
 



圖2



當下小弟整個就是無限錯愕加傻眼orz

因此當天的照片也只能透過後製調整來補救了...
 







 


當天拍攝的全部作品 傳送門,因為全部都是後製調色過的

對於某些人來說可能失去參考價值,就不貼上來獻醜了XD

但基於有不少板友是女王的忠實粉絲,所以還是附上相簿囉!
 


 


經過反覆的測試之後,發現MK2似乎是使用人像模式來拍攝,膚色會比較好看
我知道這句聽起來真的很怪,但這確實打破了O家以往"Nature"才是人像模式的傳統
第二次拍攝改用人像模式之後,那膚色只有讚而已啊~XDD
















 

 


話雖如此,但是AWB還是一樣悲劇,此行依然是使用CWB拍攝人像
如果不信邪一定要用AWB,最後結果只會讓人難瘦,香菇而已...orz

回過頭來看拍攝自然景觀的部份,使用Nature模式+AWB,表現就穩定多了
植物的層次、色彩、立體感都表現的很不錯








 

 


在室內黃光下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色彩演繹完全忠於原味
和肉眼所見並無二致,暗部的細節也比一代更加乾淨






食物拍攝時也能準確判斷色溫,但就不知為何拍人的時候總是那麼飄逸...




 


 


 

3. 感光及畫質表現


MK2的ISO表現在這陣子一直屬於大家熱烈討論的範圍

但網路上眾說紛紜,有人說進步,也有人說退步,因此小弟決定還是親自測試一下比較準確

照片是在家裡使用兩盞3300K色溫的LED持續燈照明,機身色溫固定3500K

A模式+0.7EV,Nature模式,NR Normal,其餘無修改,只修改ISO,機身JPG直出
 
照片依序為:
一代ISO 100、200、400、800、1600、3200、6400、12800、25600。
 
二代ISO 64、200、400、800、1600、3200、6400、12800、25600。
 


(請點圖放大)


E-M1 ISO 100      E-M1 MK2 ISO 64


E-M1 ISO 200      E-M1 MK2 ISO 200


E-M1 ISO 400      E-M1 MK2 ISO 400


E-M1 ISO 800      E-M1 MK2 ISO 800


E-M1 ISO 1600      E-M1 MK2 ISO 1600


E-M1 ISO 3200      E-M1 MK2 ISO 3200


E-M1 ISO 6400      E-M1 MK2 ISO 6400


E-M1 ISO 12800      E-M1 MK2 ISO 12800


E-M1 ISO 25600      E-M1 MK2 ISO 25600

眼尖的板友應該會發現,在相同的光圈、ISO、+0.7EV補償設定下
MK2幾乎每張照片都稍微過曝,透過瀏覽照片的EXIF也會發現
MK2的快門速度每張都比MK1慢了2/3左右
也就是說,如果不對EV做出補償,MK2的曝光應該是比MK1準確的
這邊請忽略前面提到MK2螢幕亮度問題,因為當下是以MK1螢幕所見為設定基準

 

 


以下為100%檢視對照,但建議大家還是參考原圖會比較準確
因為兩機在不同區域,不同ISO下表現各有優劣(請點圖放大)


















 整體測試下來,一代跟二代在ISO 1600以下幾乎不分軒輊,甚至一代部分細節還比二代好,但是從ISO 3200 開始,二代就開始勝出,直至ISO 6400時,一代開始出現偽色,並且已經沒什麼細節了,二代還是可以保持一定程度細節。

 ISO 12800時,一代照片已經毫無細節可以言,二代的照片似乎都還堪用,ISO 25600時,一代已經整個畫面嚴重失真,滿滿的偽色,而二代似乎依然沒有什麼偽色,甚至縮圖還在堪用程度。

 因此兩台機身的勝負大概是在ISO 1600之後才有差距,若是平常很少使用ISO 1600以上的朋友,E-M1 MarkII 幾乎是沒有任何升級感的,但如果經常需要使用高ISO的M43族群,E-M1 MarkII 或許就可以列入考慮了。

 

 


在做完前面的測試後,剛好有國外的朋友請我順便幫他試一下長曝表現
不過最近天氣好冷,實在懶得揹腳架出去當冰棒XD
於是就簡單的直接蓋鏡頭蓋做長曝測試,提供給大家參考

※設置參數均為ISO 3200,快門60秒,NR等級-標準(請點圖放大)


E-M1 NR-OFF        E-M1 NR-ON 


E-M1 MK2 NR-OFF      E-M1 MK2 NR-ON 

由上面的對照組,可以看到二代60秒NR-OFF的噪訊幾乎只比一代60秒NR-ON多一點點而已
而一代60秒NR-OFF的噪訊整個已經大爆炸了,二代的60秒NR-ON則是乾淨到幾乎沒什麼雜訊
由此可以看到在高ISO長曝的部份,二代有著非常顯著的進步呀!

 

 


畫質的部份,其實一代就已經非常優異
二代則是基於在這優異畫質之上,從1600萬提昇至2000萬像素
用戶可以藉此獲得更多細節和裁切空間
網路上許多人沒提到的細節,就是MK2的感光元件這次還多了AR塗層
用來減少鬼影的產生,真心覺得這超讚的XD




大家都知道MK2的性能很猛,但怎麼個猛法,如果沒有參考對象也不好比較
所以小弟又把體驗會拍的簡報跟大家分享一下



MK2擁有兩顆四核心處理器,也就是總共八核心
因此處理速度比MK1整整快上3.5倍,這真的很猛阿
並且為了應映超高速的全像素RAW檔連拍,也把緩衝記憶體增加到兩倍了
如果要用擠牙膏來形容,我想這應該是一次擠完10條了吧XDD

 

 


本節最後就把前面還沒分享完的作品貼上來給大家欣賞吧
所有圖片都是原始大小,可以點開瀏覽喔!




































 


 


 

4. 錄影及對焦表現


錄影和對焦表現放在一起介紹,正因這兩者息息相關

MK1的錄影之所以被大家唾棄,就是因為對焦和畫質都太爛了XD

O記這次為了雪恥,一舉將錄影規格推到了業界最高規格的C4K H.264(4096x2160px 24P)

而且流量,也是目前所有微單裡面最高的237Mbps

然而,無論錄影畫質再好,如果沒有好的對焦能力,那也只是半調子而已

所以除了4K錄影之外,更多人期待的是錄影中的追焦能力是否有跟上了

以下小弟會跟大家分享幾段使用E-M1 MK2錄製的影片,讓大家看看

究竟這次O是能重返榮耀,還是重返農藥呢?
 


入手MK2第一次戶外拍攝,剛好是跟女王去信義區逛街
當天攜帶的鏡頭是Leica DG 42.5mm F1.2和ZD14-35mm f2.0
由於43鏡錄影時只能手動對焦,沒什麼參考價值,因此當天主要使用42.5來測試




回家使用電腦檢視時,發現使用42.5錄影時,大概有1/3的時間都在迷焦...
當下真的非常失望,以為MK2這次又要再度重返農藥了
後來跟M43社團的同好討論後,才知道原來MK2要使用自家的鏡頭對焦速度才會快
而且拍人時,最好是用這次大幅加強過的C-AF TR(鎖定對焦)模式
於是在第二次拍攝時,特別帶了兩顆MZD鏡出門

下面這段影片分別使用了75mm F1.8、42.5mm F1.2和12-40mm F2.8 Pro三顆鏡頭錄製
並同時使用另外一台MK1一起鎖在支架上,錄製MK2錄影時的實際追焦表現
小弟刻意不把MK1的防震關掉,好順便讓大家看看錄影時5軸防震是如何瘋狂的作動XD
(兩台鎖在一起的時候照理是要把後面的那台防震關掉的,這樣畫面才不會晃動)
※影片最後使用12-40錄影時沒有同步畫面是因為沒有鏡頭可以給MK1來錄了XD




透過上面的影面可以看到MK2的C-AF TR追焦能力有非常顯著的進步
無論目標怎麼移動,都能快速鎖定
即使是75mm這麼長焦的鏡頭,都可以有很不錯的追焦表現
換上12-40之後,表現更是優異,從頭到尾幾乎都沒有迷焦過
比較可惜的是42.5依然表現不佳,但畢竟這顆是P鏡,我想就無法要求太多了XD

 


第三段影片則是開啟MK2的C4K格式錄製
如果板友是使用4K螢幕的,一定要記得選擇4K畫質欣賞唷!
以上影片在錄製時都是全程手持,沒有使用任何穩定設備
影片本身也沒有經過任何後製或調色,僅有簡單的剪輯




有不少M43攝友在看完影片後紛紛表示MK2錄影的發色也太犯規了吧!
一整個夢幻到不行,甚至問我是怎麼調出來的?
小弟也再次強調,這真的是MK2的原始發色,MK2這次的錄影模式多了非常多的設定細節
其中一項叫做"拍攝模式",當開啟這個功能後,機身發色會自動改為內建的"啞色模式"
相當類似我們熟悉的MV色調,在這個模式下,影片的飽和及對比會降低
膚色也會變得相當粉嫩,根本就是O機新一代的作弊濾鏡了XDD

 


關於一般拍攝模式下的對焦,MK2也有大幅度的進化
PDAF相位差對焦點從一代的37點直接增加到了121點
而且從過去只有水平掃描進化成水平+垂直的全十字掃描



並且針對43鏡大幅加快了對焦速度,甚至已經超越43末代旗艦機E-5的對焦速度了
以下這段影片就是使用43鏡裡面對焦速度頗慢的ZD14-35mm F2.0進行測試
從影片可以看到即使是原本對焦很慢的43鏡,透過MK2新一代的對焦系統
其對焦速度都能跟M43鏡一較高下了,這對43鏡的死衷支持者來說,真的是非常振奮呀!




至於連拍和追焦部分,網路上已經有許多大神分享實拍心得
小弟平常則是幾乎用不到這功能,所以就不特別花時間再介紹了,這部份也請大家見諒囉!

 


最後,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小弟這次入手MK2最大主因之一
國中加高中,6年同學的婚禮記錄MV

其實原本同學只想請我拍攝靜態的照片就好
但看著MK2那精美又強大的C4K錄影放著不用,總覺得太可惜了
不過只有一個人要完成動態+靜態拍攝,實在是一件非常艱鉅的任務啊!

好在同學相當信任小弟,願意讓我放手一搏
最後也完成了第一次的婚禮動態+靜態單人拍攝

因為是第一次錄婚禮,難免還是有些手忙腳亂
而且因為是用ZD14-35mm F2.0,只能手動對焦
也沒有使用任何腳架或穩定設備,全程手持拍攝
所以某些運鏡可能會稍微卡卡的,還望諸多大師們不吝指教了XD



 


 

5. 結語及總評

 


作為Olympus新一代的旗艦機種

E-M1 Mark II 在上市前所開出價格著實令許多用戶感到錯愕和傻眼

這其中也包含小弟在內,甚至為了要入手這台旗艦,不得不出掉一些鏡頭和機身...

但一個多月使用下來,新機在對焦、ISO、發色、錄影、操控性的全面提昇

甚至回頭想想,O記這次將地表最強的5軸防震,微單系統最高規格的C4K錄影

所有系統裡面最高的全像素RAW檔連拍速度,以及名列前茅的對焦系統

還有許多全新實用的功能,通通塞到這台不到600公克的旗艦機內

突然覺得,好像也不是那麼貴了(持續自我催眠中...)XDD


但這台旗艦機也不是全然沒有缺點的

像是那陰天就會失靈的自動白平衡,方向顛倒又超難用的Fn撥桿

還有讓人傻眼的錄影中無法拍照,MK2其實還有不少軟體或硬體上的瑕疵

除了那悲劇的撥桿外,其他軟體或操作邏輯上的缺陷應該都能透過韌體更新改善

希望原廠能夠儘快修正這些問題,減少用戶使用上的困擾呀!


正因為這台旗艦機太過旗艦了,已經是完全專業導向,為重度用戶而設計

對於一般微單輕度用戶來說,反而多出太多複雜又用不到的功能

因此個人建議新手或是不熟悉O機的用戶入手前務必先做好功課

才不會花了大錢買了之後,卻無法充分發揮這台機子的潛能唷!




本文版權所有:James Chiu
非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拷貝或修改。
 

 

arrow
arrow

    James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