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JC 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期待已久的Olympus 17mm F1.2 PRO的簡單開箱
這顆鏡頭是 JC 早在兩、三個月前就已經跟經銷商預訂的
所以這次也很開心能夠搶在全臺第一批就拿到
最可愛的是,老闆 鍾Sir 為了保險起見,還超慎重地親自從桃園專程把鏡頭送來台北給我XDD
為了不辜負他的一番心意,就決定臨時趕快寫一篇簡單的開箱來跟大家分享啦!
大家一定還有印象不久前 JC 才剛分享過45mm F1.2 PRO的開箱
但45 PRO其實算是意外收到的生日禮物,並沒有在 JC 近期的願望清單內
反而17 PRO才是我最期待的一顆鏡頭
因為17mm對於M43一機一鏡來說,算是最泛用的焦段了
進可攻退可守,加上其0.15x的超高放大倍率,絕對會是輕裝旅行最實用的鏡頭之一
▲ 外盒基本上跟45 PRO一模一樣,內部包裝和配件也只有遮光罩略為不同
▲ 12-40、17、25、45四顆PRO鏡的口徑都是一樣的62mm,因此所有配件、濾鏡都互相通用
對於有在使用CPL、ND濾鏡的朋友來說,絕對可以省下一筆不小的開銷呢!
▲ 鏡身的設計感及製造工藝維持一往的高水平和風格
一定有人以為我這次又要吐槽外型每顆都一模一樣了吧?!
但我這次就偏偏不吐槽了XD(謎之音:都說出來了還有差嗎......)
▲ 當天有請老闆順便帶25 PRO來借我合照一下,嗯...真的三顆都長一樣啊XDD
為了快速測試一下17 PRO在人像拍攝的表現,因此也早早約了MD朋友來家裡作客
由於最近北部的雨根本沒有停過,想外拍是有困難的
所以最後只好在家裡架起燈來拍了XD
不過這樣也是順便測試17 PRO在弱光環境下表現的好時機
這邊順便跟大家分享一下室內逆光的補光技巧
如果家中剛好有窗戶可以當做逆光的光源
使用持續光補光時,只需要一點點光就夠了
以肉眼判斷來說,只要補到MD的臉稍微看得到,沒有全黑就可以了
一定會有人感到疑惑,室內那麼暗,不把燈打亮一點真的有辦法拍嗎?
別緊張,我們又不是要拍證件照,燈打太亮就完全沒氣氛了
要記得平常我們在戶外會需要高出力閃燈或是大瓦數LED
是因為環境光太強,因此才需要強力的補光來平衡亮度
而室內的部份由於光線透過窗戶進入室內已經大幅衰減
因此需要補光的程度也要適當減弱才能營造出和戶外一樣的氛圍
補光面積也不需要太大,如果有四葉遮光罩可以控制的話當然效果會更好
因為有時候如果補光的範圍太大,打到整個環境都變很亮時,反而就失去層次感了呢!
接下來就簡單跟大家分享一下前天在家中拍攝的一些人像照片吧!
▲ 第一張先測光一下,當時現場的光線其實蠻暗的
但在F1.2的加持下,還是能維持iso 200和1/50"的快門速度,真的覺得很爽XD
第二張拍了一下特寫,測試一下鏡頭的畫質和銳利度
從底下100%裁切可以看出17 PRO在F1.2時的畫質和銳利度都比45 PRO要好上許多
甚至可以說是目前M43超大光圈鏡裡面畫質數一數二的了
來幾張不同距離拍攝所呈現的不同感受
再來是幾張測試逆光拍攝下的表現
可以看出17 PRO在逆光下的表現真的蠻不錯的,無論是色散或是耀光的控制都很好
接下來是在窗邊拍攝,有刻意把背景光源削弱
藉此觀察17 PRO在光影對比比較強烈的狀態下,暗部與亮部細節的處理
▲ 從這幾張照片可以看到17 PRO在高光和暗部的過渡處理都蠻不錯的
另外也可以看到散景的部分也是相當柔順,沒有明顯的二線性
後面拍了幾張是在窗外往內拍攝,順便測試一下對焦表現
17 PRO搭配E-M1 Mark II的對焦表現蠻不錯的,在這種很容易誤判的隔窗拍攝
10幾張照片裡面沒有任何一張失誤,其實無形中也會給拍攝者帶來不少的安定感
總結
雖然這顆O家F1.2三本柱的最後一顆壓軸鏡才剛入手不到兩天
但就已經讓人深深地為它著迷,除了17mm是個人最愛用的焦段之外
其畫質、發色、散景和對焦表現都讓人感到相當滿意
甚至有可能因為手上有了17PRO和45PRO之後
就能準備讓ZD14-35mm F2.0正式退役了
從5、6年前一直期盼有一天M43也能有完整的超大光圈系列
到現在夢想終於實現了,雖然代價是深不見底的土坑
但至少現在大家可以有明確的方向可以跳坑了!
我想這也是O記對於這麼多年來一直支持的用戶們來說,最棒的回應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