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 JC 正在挑選一台可以錄製4K影像的備用機身
在經過多方考量之後,選擇了E-M10 Mark III
除了外型的部份,主要也是由於E-M1 Mark II 採用了相同的影像處理器
如此一來在處理大量照片或影片時,勢必可以省下不少調整的時間
JC 在入手的那個週末剛好要去台南出差,因此就規劃把開箱和實際使用體驗寫在同一篇
並且搭配同樣是最近入手的MZD 17mm F1.2 PRO 和 MZD 45mm F1.2 PRO 來拍攝
首先,就先來簡單開箱一下吧!
▲ 外盒部分維持近年風格,不過E-M10 Mark III 為了costdown就沒有燙金了
▲ 配件部分也相對簡單,只有充電器、背帶和傳輸線(多一顆電池是加購的)
▲ 本尊現身!外殼的部份大多採用塑膠,不過塗裝技術很好,看上去就像真的金屬
E-M10 Mark III所有轉盤和大部分按鈕都採用金屬材質
甚至上層還特別加了髮絲紋飾版來增加質感,可以看的出真的是下重本了XD
▲ 背面的配置基本上和前代差不多,不過受限於本機定位為入門款的OM-D
Fn熱鍵有許多功能都無法指定,像是最常用的HP原位就沒有
比較實用的大概就剩AEL Lock和峰值而已,這點算是比較可惜了
個人比較感冒的是三代無法設定方向鍵為直接選擇對焦點
變成一定要多按一個鍵才能開始選擇對焦點位置
這樣在拍攝人像時,多少會降低一些效率就是...
突出的造型延伸至機頂部位加強了整體外型的設計感
也讓E-M10 Mark III比起前代更有專業相機的感覺了!
▲ 轉盤和按鈕的造型又更加細緻和洗煉了,手感也很好,完全不會有入門款式的感覺!
但令人比較不解的是,原本預設Fn2可以開啟的"多種功能"這個選項竟然被拿掉了
而且也無法從按鈕設定選單裡面指定,變成只能從超級面板裡面開啟
這樣對於經常許要調整曲線的用戶來說,可能就會比較麻煩一點了
感覺可能是Olympus這次放了太多好料在E-M10 Mark III上面
變成最後只好拔掉一些功能,來做出市場區隔
▲ 二代鏡頭釋放鈕的部分僅為黑色削邊處理,三代多了蒙皮之後,整個質感大躍進啊!
(謎之聲:完全就是向PEN-F 致敬了嘛XDD)
▲ 電源開關的部份在質感上也有小提昇,二代Fn3熱鍵被新的按鈕取代
官方的說明是叫做快捷鍵,JC 姑且就叫它Q鈕好了,這樣比較好記
這次新增的Q鈕是用來對應不同模式下,開啟相對應的的功能選單
像是在一般P/A/S/M 模式下可以開啟超級面版
錄影模式下則是跳出影片格式的選單,ART模式當然就是跳出濾鏡選單
而SCN模式底下則會跳出新改版的場景模式選單
▲ 從遠處看過去,三代的外型跟E-M5 Mark II又有幾分神似,不注意看真的會搞混
分享幾張同行的外國朋友拿在手上的感覺,E-M10的體積對於女生來說還算剛好
三代加深的握把對手掌比較大的男生來說也可以完整的抓取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於E-M10的整體高度比較低,因此在裝上大於58mm口徑的鏡頭時
會有一定的機率卡到錄影用油壓雲台的大型快拆版,以當天帶去的鏡頭來說
17PRO、45PRO、Leica 42.5mm F1.2、12-40PRO都是會卡到的,這點需要稍微留意
介紹完開箱的部份之後,再來就是跟大家分享這次台南行沿途所拍攝的照片和影片啦!
上週五白天的部份由於都在跑客戶和拜訪廠商,所以就沒拍什麼照片
而是一直等到晚上馬來西亞的MD朋友過來跟我們會合,才開始吃吃喝喝,到處拍照
這邊真的很感謝大馬的朋友情義相挺,明明週四才剛到台灣,而且還拍節目拍到半夜
隔天一睡醒就馬上趕來台南跟我們會合,真的超感動的
在市區圓環附近簡單用過餐後,我們就動身前往參觀一年一度的普濟殿花燈展
由於是第一次去,所以是按照路標指示前往,沒想到入口竟然是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小巷
剛走入小巷,映入眼簾的就是一整排美麗的彩繪燈籠,引導著遊客們前往目的地
老巷弄搭配上美麗的燈籠,當然要給他拍上幾張照片啦!
下面兩張是用17PRO拍攝全身、半身照給大家參考散景的表現
現場的光線其實超弱的,因此17PRO的F1.2大光圈威力在此展露無疑
只要開到ISO 640就能輕鬆拍攝了,當然也就無需擔心雜訊問題
▲ 17mm F1.2 1/40 ISO640
▲ 17mm F1.2 1/40 ISO640
▼ 接下來是分別使用17PRO和45PRO拍攝差不多距離的構圖
讓大家參考一下兩顆不同焦距的PRO鏡散景差異
▲ 17mm F1.2 1/100 ISO640
▲ 45mm F1.2 1/100 ISO800
雖然是小巷弄,但來來往往的遊客還是挺多的
再加上背景的雜物也不少,所以最後還是出動45PRO來拍攝,簡化背景的雜亂
這邊一樣是拍了三張不同距離,讓大家參考散景表現
▲ 45mm F1.2 1/80 ISO800
▲ 45mm F1.2 1/80 ISO800
▲ 45mm F1.2 1/50 ISO800
往前走一小段有一間很有古早味的冰店,我在這邊又拍了好一會兒
▲ 17mm F1.2 1/60 ISO800
▲ 17mm F1.2 1/60 ISO800
▲ 45mm F1.2 1/60 ISO800
▲ 45mm F1.2 1/80 ISO1000
▲ 45mm F1.2 1/80 ISO1000
接著我們到了燈會主要展示的場地"國華街",當天旅客真的超多的,完全沒得閃XD
燈籠的實際色溫是像照片中這樣稍微偏黃的,如果有看到網路上其他比較白的照片
那些其實都是白平衡修正過頭的喔!
▲ 45mm F1.4 1/125 ISO500
▲ 17mm F1.4 1/60 ISO500
因為還要留一些時間錄影,所以照片的部分就重點拍一下就好XD
下面幾張是在廟前的廣場拍的,利用大光圈虛化背景
再由低角度拍攝就可以得到很美的照片囉!
▲ 45mm F1.2 1/60 ISO1000
▲ 45mm F1.2 1/60 ISO1000
▲ 45mm F1.2 1/60 ISO1000
▲ 45mm F1.2 1/60 ISO1000
這邊順便跟大家分享一下燈會人像拍攝的一些技巧
除了大光圈鏡頭是必要的之外,也會需要補光器材
個人是偏好使用色溫可調平板燈,方便將色溫調整到跟現場光源一致
也方便錄影的時候作為補充光源
而相機曝光的部份,大概是取背景光源亮度調到機身動態範圍的極限
(超過動態範圍極限,後製調不回來就沒用了)
這樣在回家後製時,就可以直接把亮部調到最低,還原燈籠亮度
再把暗部調亮,讓人物的亮度趨近正常
如果是用Lightroom的話,還可以利用HSL調整橘色的飽和度和亮度
讓膚色看起來更透亮喔!
拍完燈會之後,我們又順道去了附近的神農街逛逛,這邊一樣也是滿滿的古早味
▲ 17mm F1.4 1/80 ISO500
▲ 17mm F1.4 1/60 ISO500
▲ 17mm F1.4 1/60 ISO500
大家可以注意到使用17PRO拍攝的照片很多都是收一級光圈的
這是因為廣角鏡拍攝人像時,大多是半身和全身居多
特別是拍攝全身時,人臉往往剛好是在畫面邊緣位置
因此如果當下拍攝的場景是沒有淺景深需求的話
稍微縮一點光圈,提昇邊角畫質,可以讓臉部看起來更清晰喔!
再往前走一小段,有一間感覺很文青的書店
於是我們決定在這邊拍一些假掰的電影風格劇照XD
▲ 45mm F1.2 1/125 ISO800
▲ 45mm F1.2 1/125 ISO800
▲ 45mm F1.2 1/125 ISO800
▲ 45mm F1.2 1/40 ISO800
這邊順便提醒一下,雖然O機的防手震性能非常優異
但也是防不了人震的,因此盡量將快門速度保持在1/60以上
可以大幅地減少人物移動所造成的影像模糊
▲ 45mm F1.2 1/100 ISO640
▲ 45mm F1.2 1/100 ISO640
夜拍的部份到此告一段落,三代在這個部分獲得個人很高的評價
在單次對焦速度上,完全感受不到和E-M1 Mark II的差異
而弱光下的對焦也毫無困難,幾乎沒有遇到拉風箱的情況
雖然無法直覺地選擇對焦點,但是進化後的人眼對焦反而更有效率了
三代的人眼對焦比起E-M1 Mark II的堪用等級,已經進步到完全可用的狀態
兩天拍攝下來從頭到尾都使用人眼對焦,幾乎沒有半張失敗的照片
當然有一部分也是要歸功於兩顆PRO鏡非常優異的對焦性能了
至於畫質純淨度的部份,ISO1600以下幾乎感受不到和E-M1 Mark II的差異
甚至由於E-M10 Mark III是採用排列密度較低,1600萬像素的CMOS
在低ISO的畫質反而比E-M1 Mark II還要更加純淨(更沒有顆粒感)
這部份真的是讓人蠻驚豔的
隔天一早用過早餐後,大夥前往著名的321巷參觀
在快到321巷之前,路邊公園的美景早已深深吸引我們
▲ 17mm F1.2 1/1000 ISO200
▲ 17mm F1.2 1/1000 ISO200
▲ 45mm F1.2 1/1000 ISO200
▲ 45mm F1.2 1/1000 ISO200
上午的天氣其實還不是很穩定,天空不時飄著細雨,甚至一度大到無法拍攝
所幸稍作等待後,天空就開始放晴了,氣溫也跟著回升
▲ 45mm F1.2 1/800 ISO200
▲ 45mm F1.2 1/1600 ISO200
▲ 45mm F1.2 1/1600 ISO200
45PRO的散景真的超美的,過渡柔順,還帶一點點漩渦狀
只要稍微後製一下就很有老鏡的味道了
如果要用比較感性的說法的話,應該就是一顆帶有溫度的鏡頭吧!
拍完路邊小公園的美麗花叢後,走幾步路就是321巷了
早上還沒有什麼人潮,所以我們可以拍得非常盡興
▲ 45mm F1.2 1/2000 ISO200
▲ 45mm F1.2 1/2500 ISO200
▲ 45mm F1.2 1/2500 ISO200
▲ 45mm F1.2 1/2000 ISO200
個人對於斑駁得磚牆真的是毫無抵抗力阿
▲ 45mm F1.2 1/2000 ISO200
▲ 45mm F1.2 1/2000 ISO200
▼ 中間有用E-M10 Mark III新增的漂白濾鏡拍了幾張,真的是蠻有味道的
不過要注意的是,套過濾鏡的JPG畫質會掉蠻多的
如果是重要的照片就不建議用太多,或是拍攝RAW+JPG
而且E-M10的ART濾鏡似乎只能用P模式,這點應該也算是入門款的小無奈吧XD
▲ 45mm F2.2 1/320 ISO200
▲ 45mm F2.2 1/320 ISO200
▲ 45mm F2.5 1/400 ISO200
▼ 路邊的小矮牆,感覺就很適合坐在上面拍幾張
MD想要拍幾張小性感的風格,但又不知道如何擺出適合的POSE
只好親自示範給她看了(一旁同行的同事早已笑倒在地)orz
▲ 45mm F1.4 1/640 ISO200
▲ 45mm F1.4 1/800 ISO200
▲ 45mm F1.4 1/640 ISO200
▼ 台南的路上四處是盛開的美麗花卉,還好45PRO的放大率還不錯,可以拍個小特寫
▲ 45mm F1.4 1/640 ISO200
▲ 45mm F1.4 1/640 ISO200
▲ 45mm F1.4 1/640 ISO200
▲ 45mm F1.4 1/640 ISO200
▲ 45mm F1.4 1/800 ISO200
▼ 過了一條巷,磚牆邊上的花更是盛開的狀態,這下快門更是停不了了
▲ 45mm F1.2 1/2000 ISO200
▲ 45mm F1.2 1/2000 ISO200
▲ 45mm F1.2 1/2000 ISO200
▲ 45mm F1.2 1/2000 ISO200
▲ 45mm F1.2 1/2000 ISO200
▼ 利用垂下來的枝葉作為前景,直接貼在鏡頭前拍攝,可以為畫面增添幾分美感
▲ 45mm F1.2 1/2000 ISO200
▲ 45mm F1.2 1/2000 ISO200
▲ 45mm F1.2 1/2000 ISO200
在321巷這邊拍了一整個早上之後,中午本來想去品嚐一下丹丹漢堡的
無奈太多人排隊,所以最後跑去吃了台南一樣有名的霸王豬腳
吃飽飯後,我們又殺去安平的樹屋那邊繼續開拍
可惜的是樹屋那邊現在多了太多人造建築和設施,原本自然的美感都沒了
所以隨便拍了幾張就決定轉移陣地了
▲ 45mm F1.2 1/320 ISO200
▼ 利用陽光穿過樹枝形成的光影,來為單調的畫面增添幾分美感和立體感
▲ 17mm F2.5 1/2000 ISO200
▲ 17mm F2.5 1/2000 ISO200
▼ 17PRO的變形其實不算輕,拍攝人像時要稍微注意邊角變形的狀況
但適當利用反而也可以得到好效果,像是底下這張就是利用邊角變形
讓MD的雙腿變得更加修長(其實MD身高才150幾XDD)
▲ 17mm F2.5 1/2000 ISO200
▼ 中午的太陽很大,躺在草地上根本無法睜眼,所以就拍個唯美系列XDD
▲ 17mm F2.2 1/2500 ISO200
▼ 樹屋附近河堤上面的自行車道其實也很美,有經過的話建議也可以去看看喔!
▲ 45mm F1.2 1/3200 ISO200
拍完樹屋之後,有人提議想去海邊走走
所以我們又去跑安平漁光島那邊的海灘吹吹風,吃吃沙
▲ 45mm F2.0 1/3200 ISO200
▲ 45mm F2.0 1/4000 ISO200
▲ 45mm F2.0 1/2500 ISO200
▲ 45mm F2.0 1/2500 ISO200
我們抵達漁光島的時候大約是下午四點多,當時陽光的角度已經蠻低的了
所以在岸邊整個就是超級大逆光的狀態
這個時候拍照其實是非常考驗相機的對焦能力和動態範圍的
當下拍攝時其實原始檔背景的海水早已過曝到一片白茫茫了
結果回家後製時竟然所有細節都還拉的回來
馬上就感受到Olympus這次真的不是隨便來玩玩的
完全是把好料都丟到這台機身上了
雖然這點程度的過曝對E-M1 MarkII來說是小菜一碟
但一台入門款的機身也能做到差不多的程度,個人覺得這樣是真的蠻有誠意的了
▼ 下面兩張便是後製前後的對照組
應該不難看出要是機身的動態範圍不夠好是絕對救不回來的XD
▲ 45mm F2.0 1/2500 ISO200
最後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動態影像的部份,雖然Mark III僅是作為個人4K錄影的備用機
若是影像品質太差的話,肯定也是過不了家裡財政大臣那關的
對於一部台幣兩萬多的入門款OM-D理論上是不該有太多期待
但E-M10 Mark III的4K錄影可是完全沒讓我失望啊
無論是畫質、色彩,或是細節的保留都和E-M1 Mark II相去無幾
也因此在後製剪輯時,兩部機身所拍攝的畫面幾乎沒有銜接上的問題
這對JC 來說,真是非常意外,同時又覺得很開心呀
既然專程去了台南一趟,如果只是隨便拍幾個片段丟上來當然就太沒誠意了
所以這次也是把器材都帶齊全了,單腳、三腳、三軸穩定器全上了
最後再把這次拍攝的影片剪輯成一支MV跟大家分享
讓各位在觀賞的同時,也可以一覽台南的美景
※影片為4K畫質,觀賞時建議點選下方YOUTUBE連結按鈕開啟全螢幕觀賞喔!
結語:
作為一部OM-D系列的入門款相機,E-M10 Mark III這次以下犯上到了一個逆天的程度
其綜合表現,再加上豐富的功能和4K錄影的加持
即使要作為初階攝影者的主力相機都完全能夠勝任
其實在剛入手時,JC 原本是不太看好這部相機的
但這次台南行Mark III的表現真的是讓人完全改觀了
甚至要說是迷你版的E-M1 Mark II都不為過
這也難怪最近M43社團的版上常常看到有人在感謝同為M43陣營的P家
由於P家頻頻下猛藥,終於讓Olympus也決定不擠牙膏了XDD
無論是E-M10 Mark III或是前幾天釋出的韌體大更新,都讓人感受到滿滿的誠意阿!
在如此良性的競爭下,受惠的當然就是M43的用戶啦~
隨著相機製程的進步,現在的消費者已經不需要再花上大把鈔票才能得到優異的影像品質了
但最後最後還是想要小小抱怨一下
我說Olympus啊,請問你們到底什麼時候才要把機身自動合成全景的功能做出來啦...